新闻动态

聚焦医疗器械产品/了解行业动态

体温管理对早产新生儿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

2024-07-15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体温在36.5°C~37.5°C的范围内定义为新生儿的正常腋窝温度,低于36.5°C则为低温[1]。在出生后保持体温是全球新生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出生后体重极低的早产新生儿,即体重低于1500克的新生儿,在分娩后更容易体温降低。本文将阐述早产新生儿(以下简称早产儿)发生低温的因素,以及低体温症的不良反应和干预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体温在36.5°C~37.5°C的范围内定义为新生儿的正常腋窝温度,低于36.5°C则为低温[1]。在出生后保持体温是全球新生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出生后体重极低的早产新生儿,即体重低于1500克的新生儿,在分娩后更容易体温降低。本文将阐述早产新生儿(以下简称早产儿)发生低温的因素,以及低体温症的不良反应和干预措施。

  早产儿存在产热和隔热的脂肪少、糖原储存少、皮肤不成熟(这会增加水分流失)和血管控制不佳等缺点。与足月婴儿相比,早产儿在第一天经历的蒸发热损失甚至更高,尤其是在环境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2]。每从皮肤蒸发一毫升水,就会损失560卡路里的热量[3]。因此,更容易出现体温降低的情况。

  新生儿不能通过寒颤来产生热量[4],只能依赖于外部的措施来防止低体温。在出生的最初12小时内,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在热损失和热增益之间无法保持平衡[5-6]。出生后,除非立即采取行动,否则深层体温和皮肤温度会分别以每分钟约 0.1°C和0.3°C 的速度下降[7]。

  早产儿体温过低与一系列发病率有关,比如之前文章提到的低血糖、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外,还会可能引起脑室周围出血[8]、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晚期败血症[9]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0] ,甚至死亡[9]。当早产儿进入重症监护室后,死亡机会也会增加1.64倍[11]。

  因此,世卫组织将新生儿的体温控制列入解决早产问题的十项建议中[12],要重视体温对于新生儿的影响,以达到降低婴儿死亡率的目的。

  早产儿的低温预防措施是“黄金时间”护理的重点之一,而黄金时间从生命降临的第一个小时的护理算起,可以迅速稳定患儿,这对新生儿能产生积极影响[13-15]。

  1、外部(皮肤环境)温度在影响婴儿对冷的反应方面至关重要,所以,医务人员可以在产房就进行干预,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体温过低的风险。标准护理包括确保产房温度至少为 25°C[7],婴儿出生后应立即彻底擦干(尤其是头部),包裹在预热的毯子中,并预热任何接触面等。

  2、建议所有产房都应配备单独的恒温器和湿度控制器,以便根据胎龄和出生体重调整[16]。

  3、对于小于32周妊娠的早产儿,建议采用综合干预措施。使用加热毯/垫保温,以及包括皮肤护理 (SSC) 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方法。

  奇汇充气式升温系统

  -KPW4000-

  *充气式对流加温,通过接触面的微孔,在患者表面覆盖恒温气流,全方位保证躯干温度。

  此外,干预措施应减少总热量损失或应在不影响复苏期间康复的情况下提供外部热量。这些干预措施也应尽量避免副作用的发生(如热疗、烧伤、浸渍或感染)。

  尽管许多文献已强调了新生儿体温管理的重要性,医务人员为预防低温症也采取了若干措施,但体温过低仍然是全球新生儿护理服务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患病率从32%到85%不等[17]。如何有效的对早产儿进行体温管理,医务人员需要一个涵盖全过程的完善的实施策略,确保在整个住院期间,对该类患者全程进行体温控制。也需要参与护理的团队拥有相关知识。


版权所有©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国产午夜精品AV一区二区-欧美深夜福利网站在线观看-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驯服上司人妻HD中字日本

本站已支持IPV6    营业执照